大閘蟹落戶山溝溝 荒山坡變成金土地
“呦,你看,蟹苗都往水里鉆了。”“咦,那幾個個兒頭大!”“咱這地方都能搞水產養殖了。”……
4月8日,富縣吉子現便民服務中心山川驛村青蝦大閘蟹養殖基地里,5000只蟹苗經消毒后依次投放到養殖池里,見慣了土地勞作的村民們被眼前的“西洋景”瞬間吸引。
蟹苗
吉子現青蝦大閘蟹合作項目由吉子現便民服務中心和陜西省水務集團富縣供水有限公司共同承擔,陜西省水務集團富縣供水有限公司承擔養殖池的修建,山川驛村以荒山荒坡村集體資產和勞務入股,雙方共同投資,共修建養殖池9個,占地70畝。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實現了把閑置的、低效的農村集體資產資源挖出來、拎上來、統起來進行盤活的目的,是推進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
山川驛村地處川道,村民們多年來大都以種植玉米和外出打工為生,收入微薄,產業發展遭遇瓶頸。然而,仰賴依山傍水、水草豐茂的自然優勢,葫蘆河穿境而過、流域面積開闊的地理條件,水產養殖,無疑為村民們打開了一扇發展特色農業、增收致富的“新大門”。
“這兒地形好、水質好、無污染,是水產養殖的絕佳之地。”技術員李喜軍說,“大閘蟹養殖要注意控制水位、按時投放飼料,對農民來說,投入勞動力少、技術難度低、市場效益好。”
從3月23日首次投放2萬只蟹苗至今,李喜軍一直在養殖基地忙碌,他算了一筆賬:兩次投放共計2.5萬只,基地晝夜溫差大,蟹苗生長周期7~8個月,趕中秋節就能上市。一般情況下,大閘蟹成活率是50%,商品率是40%,產量能達到1萬只,市場價一只50元,年收入50萬元,純利潤將達到25萬元。
“政府為老百姓辦了件實事啊,村里的廢地荒坡變成了金土地!”山川驛村村黨支部書記劉社教高興地說,“這個項目不僅壯大了村經濟合作社和集體收入,村民們還能跟上學技術,帶動大家共同致富。”
“吉子現山川驛青蝦大閘蟹養殖項目是富縣首家水產養殖項目,建成投用后每年可為村集體創收,為川道村探索了一條新產業,為川道群眾增收闖出了一條新路子。”吉子現便民服務中心黨委副書記、主任安育龍說。
“當前,全黨上下都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中心堅持學用結合,把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要求融入到日常工作中,組織廣大黨員通過各種有效方式和途徑主動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副縣長、吉子現便民服務中心黨委書記王許陽說。(記者 樊小帥 通訊員 夏蓓蓓)